近期,绵阳市江油市霸陵事件登上热搜,全市人民都在支持声援严格处理霸陵者。校园暴力事件愈演愈烈,未成年犯罪问题直线上升,根本原因在于无违法成本,致使部分青少年及其家长有恃无恐。
现行《治安管理处罚法》对霸凌者仅处以治安处罚(如江油案中施暴者刘某甲、彭某某被治安处罚),难以形成威慑。建议重建少管所并明确适用情形,将现有“专门学校矫治教育”(江油案中对两名施暴者的处理)升级为强制性少管所制度,适用三类情形:一是施暴导致他人轻伤以上或心理创伤的(如江油案中聋哑人子女遭歧视性霸凌);二是一年内重复参与霸凌事件大于等于2次的;三是教唆、录制传播暴力视频(如江油案中围观者拍摄并上传视频)的。少管所实行半军事化管理,每日接受法律教育及心理矫治,刑期与行为危害性挂钩。当前专门学校以管教为主,缺乏针对性。建议少管所课程增设:通过角色扮演模拟受害者感受,破解霸凌者“地位追求”心理;增加职业技能培训(如汽修、餐饮),减少其回归社会后的边缘化风险。对矫治合格者发放“行为修复证书”,作为升学就业参考依据。
建立校园安全实时响应机制,推广“校外霸凌等同校内处置”原则(因校内矛盾引发的校外殴打属校园霸凌),要求学校对已知矛盾(如江油案中刘某甲与赖某某的积怨)启动48小时监护跟踪。设立“校园110”直通警署的热线,对“和解诱骗”(如江油案中假借和解实施暴力)等高风险行为即时出警。
推行“家长连带追责制度”,参考江油案中网民造谣被行政处罚的案例(丁某、杨某琳编造“官二代”谣言被处罚),对纵容或隐瞒子女霸凌行为的监护人,处以社会服务令、罚款及信用惩戒。建立“霸凌者家庭社区公示机制”,倒逼家庭教育责任落实。
校园暴力不是"孩子的打闹",而是"社会的伤口"。江油事件中全市民众对严惩霸凌者的声援,反映了社会对法治缺位的焦虑。恢复重建专门矫治机构(少管所),不是"对孩子狠心",而是通过制度的刚性约束,让"暴力者付出代价、受害者获得公正",最终守护每一个孩子的成长底线。唯有通过提高违法成本(少管所强制惩戒)、切断侥幸心理(家长连带责任)、科学矫治根源(心理与技能重塑)、让"低龄暴力"不再"免罚",才能破解“未成年即护身符”的困局,才能真正筑牢校园安全的法治防线。建议省司法厅牵头,公安、学校、民政、卫健等部门,江油市为试点,重建少管所,并由此总结经验向全省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