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后感:赓续历史血脉,激扬时代精神——从《正义必胜》晚会看红色叙事的当代力量
(持续紧扣“坚持讲好红色故事发扬红色精神”核心命题)
一、艺术化叙事:红色基因的沉浸式唤醒
晚会以《松花江上》《保卫黄河》等抗战经典为脉络,通过交响合唱、情景舞蹈、全息影像等多元艺术形式,将历史场景从文献记载转化为可感可知的精神图景。当“80”字样的直升机编队与“钢铁长城”舞台装置交相辉映时,红色故事突破了单向灌输,成为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这启示我们:讲好红色故事善用科技赋能与艺术创新,让烽火岁月在当代语境中焕发共情力。
二、精神内核解码:从抗战烽火到复兴征程的信仰传承
晚会标题“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不仅是历史结论,更是红色精神的浓缩。节目通过三个维度展现其当代价值:
“不畏强暴”的血性担当(如《血肉长城》舞蹈中军民共御外侮的群像);
“万众一心”的团结伟力(“众”字观礼台象征的集体意志);
“开创未来”的和平愿景(维和方队与和平鸽意象的呼应)。
红色精神由此超越历史纪念,升华为驱动民族复兴的内生动力,呼应了“踔厉奋发、勇毅前行”的实践要求。
三、实践路径:红色叙事如何赋能民族复兴伟业
晚会启示我们,发扬红色精神需构建“三位一体”行动框架:
教育浸润——将文艺作品转化为思政资源,如通过《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合唱强化青年一代的政治认同;
国际传播——借外国政要出席之机,以人类反法西斯共同记忆促进文明互鉴(如援华飞虎队事迹的呈现);
行动转化——把精神感召落于实处,立足本职岗位践行“备战打仗新成效”“现代化建设新进展”的强军目标,以个体奋斗汇聚民族复兴洪流。
在历史与未来的交汇点筑牢精神坐标
这场晚会既是艺术的盛宴,更是一次全民精神淬火。它证明:红色故事的生命力在于“常讲常新”,红色精神的感召力在于“知行合一”。当14亿多人从抗战精神中汲取“自立自强”的骨气、“众志成城”的底气、“开创未来”的志气,便是对历史最深沉的告慰,亦是对民族复兴最有力的托举!
——魏巧辉
2025年9月4日
@中国政府网 @外交部发言人办公室 @聚焦拉美 @亚洲雄风 @国防部发布 @ @北京发布 @北京政协 @朱德故里景区 @张澜纪念馆 @张澜故里景区 @罗瑞卿纪念馆 @四川张思德干部学院 @播音局长 胡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