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呼声
群众呼声
我为中国式现代化献策建言征集
[调查] [追踪]文物房"住不了也拆不得"?成都文物局:将以新都为试点,统筹修缮
来源:群众呼声 - 四川省网上群众工作平台 2022-03-30 17:47:29
分享:
       自己家被挂牌文物房,不能拆也没法住人?成都新都五里村的郭家院子卢先生家正处于这种进退两难的窘境之中。3月22日,麻辣社区记者通过走访调查发布了《被困在文物房里的人:我家房子成了文物,不能住也不能拆》,引发媒体关注与网络热议。

  公众普遍关心,卢先生家面临的两难问题真的无解吗?“无力修缮”“改建需求”和“文物房保护”之间的矛盾又如何去调和?未来文物保护工作又何去何从?对此,麻辣社区记者于3月28日,前往成都市文物局采访工作人员白玉川,找到了上述问题的答案。

  郭家院子两难困局,有个折中解法

  2009年,成都市新都区五里村郭家院子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时,被登记为不可移动文物。2021年10月新都区文体旅局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对全区不可移动文物设立标识牌。自此,郭家院子被正式挂牌。

  郭家院子业主卢先生先后多次反映,郭家院子阴冷破烂,无法住人也无从修缮,且占据了147平的宅基地又不能拆,老两口守着偌大的文物房进退两难,并就此提出两个路径以改善当前的居住条件:一是搬走文物,重新建房;二是在另新划宅基地。


(郭家院子)

  “搬走郭家院子肯定是不可行的。”白玉川告诉记者,按照文物保护法规定,非国有不可移动文物由所有人负责修缮、保养。这就等于说,因郭家院子为私人所有,卢先生作为郭家院子的所有人,需负责日常养护及修缮文物房,只有因国家重大工程实施、或自然灾害等不可抗拒原因,导致无法进行原址保护,才能迁移文物建筑。

  关于“另新划宅基地”,白玉川表示这也行不通,现在土地资源特别紧张,且涉及到国家粮食安全,现在村镇对宅基地管理非常严格。

  那就没解决方法了吗?“我们多次到现场实地了解情况,也跟村上、当地国土部门、住建部门进行了对接。最终我们想到第三种路径,即修缮文物,同时允许他在文物房以外可以改建的地基上再加建一层。”白玉川说,通常情况下村民住宅有限高,是不允许加建的。本来房子是他的私人财产,他可以随便去改建的,但因为房子被划为文物不能改,他其实牺牲了一部分权利。考虑到文物房所有人做了让渡,所以允许他比别人多加建一层,也算是一种补偿。

  白玉川还说道,文物法里也规定了,如果所有人确实没有能力进行修缮,当地政府应当予以帮助。“当地政府其实指的就是街道,街道应该予以帮助,给予一定资金补助,及修缮上的一些指导,这是我们该干的事情。”

  “但经过我们后来的沟通,卢先生及其家人目前暂时未认同第三种解决路径,仍然存有拆改文物房的念头。”白玉川表示,这是他们能为卢先生想到的最好的一个折中的办法,而且客观来讲是可行的。如果他执意不接受,也别无他法。

  历来,文物保护工作都“吃力不讨好”

  “过去,文物保护工作充斥着各种阻力。其中,最大的难点在于文物的宣传保护不被群众理解、支持,郭家院子事件风波只是一个缩影。”白玉川说。

  据他描述,以前大众更多只注意到城市大规模发展建设会拆掉一些文物,但实际上大多数文物都在农村。随着农村生活改善、住房改建,农村中文物消失的速度触目惊心。成都市文物局关注到该问题后,2017年在全国率先将全成都市600余处文物保护单位和6000余处一般不可移动文物纳入法定保护名单里面,避免人类文化遗产瑰宝的流逝。

  除了梳理法定保护名列,基层群众工作也少不了,但下乡说服村民绝非易事。

  白玉川告诉记者,村民通常都不能理解文物保护,也不能接受“自己私产不能自己自由支配”,而且也并未意识到自己还有保护和修缮的义务,若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擅自拆建文物房,属于违法行为。“法律是面向所有人的法律,不管是个人还是政府,拆移不可移动文物都是违法的。但社会大众似乎常常忽略一点,导致我们工作十分难开展。”

  “有次在村里跟村民作文物房保护宣传工作时,被几个身材魁梧的男性村民围住,还被他们呵斥威胁‘我自己家房子我凭什么不能拆!’”新都区文物保护所的姜思旭回忆起这段经历时,仍然心有余悸。

  当被问及如何处理这种情况时,姜思旭直言,“这还能怎么办,当然是当场马上跑走啊,保命要紧。”看似很戏剧的经历,实际在现实中频频上演。

  而再把视野从农村拉向全市、全国,目前很多地方对文物保护的重视程度都还不够高。“有地方政府仍秉持着‘把GDP增长作为政绩’的发展观,不重视文化遗产的保护。”白玉川说,不少地方都只是喊喊口号表面重视文化遗产保护,没有落实具体工作上。

  他自己实际也遇到过,一些地方领导人思维根本没跟上,总是把老旧的文物房视作经济建设的挡路石,想一脚踢开。“好在成都市早把现存的大量不可移动文物建筑纳入了法定保护范畴,所以后来地方规划即使想拆也不准拆了。”

  白玉川补充道,现在文物保护工作还有一个根本难点,缺钱。有的区县能有3万块钱的文物保护专项经费已经算不错的,很多区县压根儿就没有文物保护专项经费,包括郭家院子所在的新都区也没有。“但是文物法上是规定了地方政府要有配套的文物保护资金,但事实上没有。”

  开创“成都模式”,力寻文物保护最优解

  纵观社会百态,免不了切实存在一些家庭条件极其困难,自己温饱都成问题,更无力修缮文物房的人。因为郭家院子事件,包括白玉川在内一行人也顺道去新都其他地方看了,情况比卢先生家糟糕的还不少,白玉川直言“看到后很心酸!”

  一边是群众生活难处,一边是文物房修缮刚需,文物保护工作如何迈进?白玉川称,目前成都市文物局正在计划以新都区文物房作为试点,统一开展文物修缮保护工作。

  具体为,先统一对新都区所有点位文物房的情况进行梳理,然后按照责任支出原则,个人出一部分资金,村镇配套一部分资金,文物部门出一部分专项资金,补助文物房修缮。“修缮文物房的成本肯定比修缮普通住房成本要高,因此依情况给予一定补助。但从法理上来讲,这个绝对不是我们帮他修房子,这个界限必须厘清。”“成都市先行先试,全国还没有地方这么做过。”白玉川说。

  另外,他们还在寻求其他的突破口,试图找到非国有文物保护的最优解。“其实成都‘惠蓉保’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些保护思路,我们想给文物也上个惠普性保险。”白玉川称,该策略指与保险公司合作,通过文物保护专项资金每年投点小钱,日常中发现小问题及时补救处理,避免进一步恶化,也就不用每年疲于奔命地去大修。成都市文物局已对接了保险公司,现在保险公司正在做相关论证。

(新都刘氏宗祠)

  而在谈及如何化解城市经济发展建设与文物保护的矛盾时,白玉川也很是自豪。他大方介绍道,成都市率先在全国创立文物保护成都模式:城市建设考古先行,文物保护先行。

       上世纪90年代,文物保护成都模式就开始形成,后续不断完善,到了2018年,基本形成了城市建设考古先行、文物保护先行的体系。在该模式下,文物保护工作被置于城市建设之前,与建设者隔离开,如此一来就回避了直接冲突。以往就有修公路前没考察结果破坏了文物的情况,还有修地铁因中途就遇到古墓葬就修断头了的情况。“成都模式则避免了这一冲突,既有利于文物保护,又有利于城市建设。”

(大邑安仁镇树人街文物建筑)

  在全国,成都市的文物保护工作始终走在前列。白玉川表示,“一直以来,我们都在竭力想办法化解城市发展与文物保护的矛盾,在法律规定的有限范围内,优化营商环境,调动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的积极性,做到既有利于文物保护,又有利于经济发展。未来,我们将持续秉持这一理念,继续探寻最佳文物保护路径。”(徐敏慧)

[办实事][追踪]文物房"住不了也拆不得"?成都文物局:将以新都为试点,统筹修缮
来源:麻辣社区 -- 群众呼声 -- 为民服务办实事
时间: 2022-03-30 17:47:29